不少社区户外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
社区户外健身器材破损严重
为此,记者走访了鼓楼和台江的主要社区,发现绝大多数社区的户外健身器材都破损严重。
在鼓楼新民社区户外健身器材点,摆着三四个健身器。记者昨天在此发现,其中的四联康复器缺了一个把手。
开元社区七星井新村内的双位踏步器只剩一边,另外,四联康复器的大转环也坏了。
竹林境新村14号楼前的空地,是该新村户外健身器材最多的点,虽然是上午10点,但仍有不少老人在此健身,只是不听话的健身器材让老人们意见很大。
这里的太极柔推器推起来嘎嘎作响,三台慢步机也坏了两台,两个踩脚板一高一低。
台江的上海新村也是如此。上海市场前的一个户外健身点平时人挺多,但是最近明显人少了。记者发现,这里健骑机已经无法正常"骑"了,三台慢步机都已无法"慢步"。
位于怡园社区边上的白河公园内的健身器材,更是坏得不成样子,扭腰机、椭圆机、慢步机都处于半报废状态,其中椭圆机只剩下一边腿。
就连在全国文明示范小区的宁化新村,户外健身器材也是坏得可以。宁化新村16号楼前的户外健身器材点大多不能正常使用,其中健骑机的座垫是用塑料纸包着的,四联康复器一个座垫也凹进去一个洞,其它的健身器材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。
仓山、晋安的读者也曾向本报反映,户外健身器材被破坏的现象在他们社区也同样存在,而且一样没人来修理
破坏主要来自孩子和捡荒者
调查中,记者了解到,造成社区户外健身器材破损的主要不是健身者,而是孩子们和捡垃圾者。
一位健身者告诉记者,他们一般都很爱惜器材,虽然经常使用会造成器材磨损,但那属正常消耗,而且一般磨损得也不很厉害。
说起此事,宁化新村一位老依姆显得很激动。她说,每天一放学,这些健身器材都被孩子们霸占着,如果属正常的健身也就罢了,但他们不停地摆啊晃啊。比如慢步机,它有一定的摆幅,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就很容易坏,不少孩子不是站在上面锻炼,而是站在边上,抓着摆杆不停地甩,摆杆虽然是铁做的,但也经不起这么甩,没过多久,自然就坏了。
老人说,还有的孩子不是把它作为健身器材用,而是把它作为玩具来玩,在健身器上爬上爬下,甚至一整个人都吊在上面,时间长了不坏才怪。
如果说孩子们的破坏是无意的,那么,一些捡垃圾者的破坏则是有意的。
竹林境新村一位妇女告诉记者,有一天,她起得很早,亲眼看见两个捡垃圾的拿着铁锤在健身器材上敲,有时还用一根小铁揪在撬。他们这么做的目的,就是把能撬掉的拿走当废铁售卖。
坏了后得不到及时修复
对于这些破损的健身器材,虽然有些社区也采取了修复措施,但情况一点也不乐观。
对于健身者而言,他们发现健身器材坏了,首先就是给社区或物业公司反映,物业公司或社区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反馈:如果健身器材还在保修期内,则打个电话,让厂家或经销商来修。但是不少健身器材都过了保修期,因此修起来难度很大。
据了解,一般的健身器材保修期最长是两年,而我市大部分健身器材是2002年装上去的,都过了保修期。
要修,社区或物业公司就得掏钱。如果仅是花点小钱不是难事,问题是这些健身器材经常坏,有的根本无法修。要换新的,得花大价钱,经济条件有限的社区自然不乐意。
竹林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对于那些只是铆钉或者锣丝坏了的器材,他们可以叫人去修;坏得更厉害的,他们也没有办法。采访中,不少社区居委会都表达了这样的无奈。
因此更多时候,社区居委会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破损的健身器材在小区内喘息。
据了解,目前我市社区户外健身器材主要来自三种渠道:社区自已掏钱买的;体彩中心赠的;福彩中心赠的。
市体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现在我市户外健身器材破损严重,他们现在正在调查摸底,届时会根据损坏情况制定相应的维修举措。
破损健身器材存安全隐患
满地破损的健身器材也给居民们留下了不少问题。
最大的问题当属安全隐患,残缺的健身器材留下不少锋利的边角,在上面攀爬的孩子或利用器材健身的人,不小心就会被刮到。健身器材螺丝松动,什么时侯会突然倒下来也很难预料。
刘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,一个月前,她在白马河公园的慢步机上锻炼,突然一边踏板掉了下来,她身体失去平衡,结结实实摔在地上,摔破了嘴唇,缝了两针。
一些居民还向记者反映,破损的健身器材动起来时,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,极为难听,成了一种另类噪声。
住在宁化社区16号楼一层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,现在,门前破损的器材发出的响声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一家的正常生活。以前器材没有坏时,没什么声音,现在一听,头皮就发麻。